返回

《枭宋》精彩章节003梦境免费阅读

分类

003梦境

枭宋
枭宋

苏晓,字雨声,台州人,嘉熙二年生人,台州府贡举,父苏勍,母白氏。

临安每年都是在春季放榜,五年前,苏晓参加省试未过,成了一个年轻的落第秀才。按照宋代规定,除了特殊情况和恩科,科举现在是三年一试,科目很多。要入仕,要有前途就要考“进士”和“明经”等科,唐代以来,举子们最看重的就“进士”和“明经”这两大科,两大科中,又以进士科为最。原因很简单;中进士者日后仕途非常乐观,往往能爬到宰辅的高位,及第明经的前途要坎坷得多,最终能做到高官的人寥若晨星。其他各小科一看就知道,即使考中,也不过终生是个小业务官,很难掌握到权力进入决策层。

因此,想要有前途就要有一个进士或者好的出身。

大宋科考的题量相当大,进士科的竞争异常激烈,只有十八岁的苏晓名落孙山也不算什么意外。按照朝廷规定,举人是通过解试才可以进京考进士,举人只是一个考试的资格,就是每次入京城考试之前都要在本路参加一次解试获取进京考试的资格。

儿子入仕还要大费周折,还要等三年,还要参加解试。苏勍当年就是这样屡试不第,有过这样的经历,他知道其中的难度和艰辛。为了儿子的将来,苏勍坐不住了。

苏勍的父亲,也就是苏晓的祖父名叫苏崇,也是一名读书人。当年,苏崇在台州有一个姓胡的表亲,这家亲戚生活很艰难,苏崇曾经屡次帮助他们。苏崇有一个表妹长相出众,后来给一名名叫贾涉的官员做了妾室。这个贾涉也是世代书香,还是进士出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恰逢大宋联蒙抗,文武全才的贾涉抗金很有一套,曾做过淮东制置使兼节制京东、河北兵马,死后诏赠龙图阁学士、光禄大夫。

此时的贾涉和她的正妻已过世,可他的儿子却已经混得风生水起,比贾涉还要强很多。

贾涉的儿子名叫贾似道。

贾似道字师宪,号悦生、秋壑,早年以父荫为嘉兴司仓、籍田令。嘉熙二年登进士,为皇帝所重。淳祐初以宝章阁直学士为沿江制置副使,任江州知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再调京湖制置使,兼江陵知府,加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宝祐二年加同知枢密院事,临海郡开国公。

南宋宰相多兼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后期则例兼枢密使,也就是说,苏晓的远房表叔贾似道是当朝宰执。

贾似道是有名的穷极奢华,绝对的权臣,苏勍当初就是因考虑到他看不上自己这样的穷亲戚,因此苏勍也未敢去求贾似道,苏晓当时就这样自己入京参加了省试落第。胡氏老太太已上了年纪,贾似道这个很有权势亲戚现在不用,等老太太去了,苏勍想用估计以后也用不上。咬咬牙,苏勍带着落第的苏晓就进入了贾府“探亲”。

老太太是一个念旧的人,一直记着表兄当年对自己家的照顾。多年未曾往来,可胡氏老太太依稀还记得苏勍的模样,而苏晓更是让她喜欢的不得了,这个俊秀的苏晓长得太像他已经过世的表兄了。

贾似道是一个权臣,生活奢靡不假,但他也有他的长处,对国家“还算”是负责任,也做了不少实事。而且,贾似道是一个孝子。

大宋朝对官吏子弟的照顾是非常到位,最优待的一项有荫补制度,荫补的范围比前朝扩大。高级官吏,文臣自太师至开府仪同三司,可荫子、孙、期亲、大功以下及异姓亲,甚至可以荫及门客;另外大宋有允许“附试”的“特奏名”制度。凡士人“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遇皇帝“亲策士则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

说起来,贾似道和当今官家关系也非同一般。贾似道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姐姐,因貌美如花参加了选秀,进而得宠,后来还被官家封为贵妃。贾似道的起步和他这个姐姐不无关系,但他的姐姐贾贵妃因病去世的比较早,只留下一个女儿,因此,贾似道能够权势滔天,宰执天下并不完全是靠他的姐姐。贾似道这个宰相的能力还是不错,起码能够基本上稳定住国家局势,在这蛮族横行的时代,除了个人生活不检点,极度揽权,贾似道算是一个有能力的宰相。

特奏名,又称恩科、恩榜,意谓那些以特奏名身份获得出身的人,是皇帝或朝廷赐予他们的一种特殊恩例。

若从科目的性质而言,特奏名又有进士特奏名和诸科特奏名之分。此外,恩科和恩榜年轻人少见,国家有规定,有年龄限制,也有参加科举的次数限制。由于获得特奏名的人几乎皆为老人,因而也有人称其为老榜。特奏名制度为两宋科举制度中特有的现象,它从不见于前朝。

两宋,特奏名出身者是士大夫队伍中一个广泛存在的阶层,其人数可以与正奏名进士相匹敌,他们虽然在中央政权并无多少发言权,但在乡村社会里却十分活跃,在地方教育、水利兴修、社会治安、乡规民约、祭祀活动、志书谱牒纂修等诸多方面,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响。一个普通的读书人甚至工商、农家子弟,一旦成为特奏名进士以后,就可以跻身官僚队伍,即使多数人不能出官,也足以使自己成为地方“乡贤”,并为子孙后代的应举人仕创造一定条件。

特奏名制度实际上是笼络制度,所谓考试基本是走形式。因为宋代的地方控制原因,下第举人造反,或者逃至异域,或者“乘城捍寇”的例子举不胜举。特奏名制度施行以后,对稳定地方的贡献不言而喻,因此,宋代的特奏名制度一直在沿用。

稀里糊涂,苏晓就这样在贾似道的安排下参加了当年的恩科。

特奏名录取的人数虽很多,但对他们的授官却很低,部分特奏名甚至只有虚衔,不予实职。苏晓本来不愿意参加这种考试,可这是贾似道的安排,加上胡氏老天太亦支持,于是,苏晓懵懂中中了恩榜一甲。

南宋初年,由于受战乱影响,应举之人减少,朝廷对特奏名的授官恩例一度有所提高,如特奏名第一人赐进士及第,又“特诏入五等者并调官”。但随着政局的稳定,特奏名人数的大量增加,对特奏名的恩例再次裁减。孝宗淳熙六年,诏应臣僚奏请“特奏名人每三名取一名,置在第四甲以前,第五等人止许纳敕再试一次”,特奏名第一人改赐进士出身,第五等人数定为总数的三分之二,并形成定制。

换言之,占人数三分之二的特奏名,基本上没有出官的可能,只允许他们在下一次科举考试中,免除发解试,直接参加省试而已。另外,谁也清楚,即使能授予实职的特奏名,他们最多只能做选人(低级文官),而特奏名选人要想成为京官,从而踏上可以正常升迁的道路,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特奏名出身者而言,能够成为选人已是幸事,此后的仕途前程则基本无望。

可贾似道是谁,他是当朝宰执。

苏晓是谁,他是贾似道的表侄,同时,也是当今官家的亲戚,尽管这亲戚很远很远,可这就是资格。

就这样,苏晓借助贾似道进了枢密院,做了一名枢密院守阙书令史。九品官很小,但这也是官,何况还是在枢密院的官;两年后,苏晓做了正八品的枢密院计议官。

再然后,苏晓被大权在握的贾似道任命为提举泉州市舶。可以说,贾似道对苏晓这个表侄相当不错,一步步提携,要知道,这提举市舶司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肥差。

自北宋年间在番禹创立市舶司,从最初的入不敷出到盈利,到以后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陆续于杭州、明州、泉州、密州设立市舶司,在这个过程中,市舶收入是北宋王朝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一直起着支撑财政的作用。

南宋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国家无暇顾及海外贸易,因此对市舶司一直采用减省、废并的政策。南宋王朝统治危机深重﹐随着市舶司开舶,收入增加,市舶司在财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南宋初年,岁入不过一千万缗﹐市舶收入即达一百五十万缗,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支撑财政。后来,还通过出卖一部分舶物不断增加收入...经济上的巨大收益,使得执政者的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从最初的“市舶司多以无用之物枉费国用”转变为“市舶之利最厚”。

现在,市舶司可以说已经是支撑国家财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霞光初现,苏晓醒了。

芦苇荡中湿度很高,在这种环境中度过一夜,苏晓感觉自己整个被潮湿笼罩了。衣服贴在身上很难受,可...梦如此清晰,苏晓感觉梦很真实,他仔细端详着手中代表着时代的长衫,苏晓想起来自己还有其它物品。

玉佩已送给了丁五,手中还有一个荷囊,一份被海水打湿的文书。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