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明报》的怪胎“阿泽,这位是你冯九仪冯伯,他可是《明报》创刊时代的老人了,一直负责《明报》的销售,现在《明报》的销售经理沈立,可是他的徒弟,其实不光是《明报》,香江的报纸销售经理,都可以算是冯老的徒子徒孙了,还不快点问好。”黎泽铭说道。
原来自己父亲昨晚说的是这位!这可是一位牛人,别人可能不知道,但作为从小就看着父母经营小书店的黎泽知道,在香港文化界,这位冯老可以说是德高望重,其对《明报》的重要程度,恐怕也仅在金庸和沈宝新之下,没想到父亲为自己约见的居然是这位大神!冯九仪,1961年进入《明报》,作为沈宝新的助手,主要负责当时《明报》的销售工作,说白了,就是找卖报老板搞关系,谈交情,请他们代为销售《明报》,当时是《明报》初创时期,报社运营艰难,而冯九仪凭借着人聪明,又勤奋,善于和人打交道,很快便适应了这份工作并干的有声有色。1962年的“难民潮事件”时期,因该事件属于敏感事件,当时也只有《明报》敢于刊登相关新闻,并且经常有金庸本人的社论,《明报》才开始在报业崭露头角,而这时的冯九仪为了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几乎每天要持续工作15—16个小时,忙的连饭都吃不上是常有的事情,几乎每个月都要跑坏一双鞋,就在他这样的勤奋之下,才使得当时《明报》拥有了比较成熟的销售网点,也令当年的《明报》从一份日销千余份,刊登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纸,逐渐成长为一份被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刊,并且在当年的7月销量突破了3万份,第二年更是完全摆脱财政窘境,达到了平均日销量5万份。
在这过程中,冯九仪可谓是第一功臣,在他的带领下,《明报》得以拥有覆盖全香港的销售网点,而在面对那些当时已成为大报的竞争时,他更是不卑不亢,用数据和道理说服了很多当时对销售《明报》没有信心的报摊老板,从而使得《明报》能够在后期达到随手可买的地步。
当时金庸曾说,冯九仪是自己最欣赏的“第一爱将”,从来吝啬的他居然还为此破例给冯九仪涨了薪水,要知道,这对于金庸来说,可是非常少见的。后世有一件可以如今已成为趣事的事便可以说明金庸此举对冯九仪的重视了。金庸给作者的稿酬在同行业中并不高,当时的很多专栏作家,都曾经要金庸涨稿酬,绝大部分几乎是全部都被他否决了,其中不乏诸多名家。
林燕妮被金庸称为全港最好的散文作家,她曾要求金庸加稿酬,金庸说,“你那么爱花钱,加了又花掉,不加。”后来好朋友倪匡的妹妹,也是著名作家的亦舒,也曾要求金庸加稿酬,金庸又说:“你又不花钱的,加了稿费有什么用?”亦舒为此还专门在专栏里写文骂他,而金庸在得知这一消息,看了相关文章后,仍笑着说:“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都不加。”
可如果你因此而认为金庸是一个小气的吝啬鬼,那就错了。那些从来闭口不提“”加稿费的人,金庸反而会到每年年底,相应的加上一点儿,虽然不多,但好歹也比上面这两位得罪他反而也没好处的人强。应该说,金庸并不是一个视财如命的人,尽管他有些吝啬,但这也是他性格好强的一面使然。
这样的金庸,居然破例为冯九仪涨薪水,并且毫不避违,这也使得他的老同学兼合伙人沈宝新都为之惊讶了。
后来的事情更有意思,沈宝新想让冯九仪成为《明报》集团的销售经理,专门负责销售渠道,可冯却以“职位变高了,就无法知道报摊老板想要什么”的奇怪理由拒绝了,第二次又以“自己最喜欢现在这样每天跟报摊老板聊天的工作”为理由无视调令,这令《明报》内部无数人跌破了眼镜,大家私下都认为冯九仪是脑子进水了,才拒绝这样的好事,当时倪匡的“卫斯理”系列科幻小说十分流行,便有人把他称作怪胎。没想到被冯九仪听到后,反而一笑,不以为然。1973年在第三次遭拒后,沈宝新向金庸提起此事,表示自己的不满,没想到金庸却说,“拥有九仪这样的人,是《明报》的财富,从今天起,不管他做什么,上不上班,薪水照发。”
有了金庸的赦令,沈宝新也就只能由他去了。后来事实证明,金庸的做法是对的,《明报》的多位销售经理,都出自冯九仪的门下,而他的工作习惯和做法,也逐渐变成了行业标准。
为此冯曾向沈宝新做过解释,自己更喜欢每天和报摊老板聊聊天,二十几年的工作已经令他和那些报摊老板成为了真心的朋友,他需要了解报摊老板想要什么,才能把信息正确传递给般报者,才能更好的保证报摊老板的利益,只有这样他的工作才有意义。
听完这话,沈宝新也沉默了,他终于明白金庸那句话的意思了:冯九仪是《明报》员工的标志,更是他们的财富。
没想到父亲今天为自己引荐的居然是这位大神,看来自己的父亲虽然平日对自己表情冷淡,但内心还是很关爱自己的,有了这位大神的介绍,恐怕自己的书稿应该能够顺利出版了吧。
想到这里,黎泽便主动上前问好,“冯伯,您好,我是黎泽。”
“后生仔,听你老豆说了这事,你书稿准备好了么,我带回去,找个编辑帮你看看,不过可先说好了,这书稿能不能成,我说了不算,可得由负责的主编说了算。”冯九仪看着黎泽微笑道。
“好,冯伯,有您这句话就成了,您看看,这是书稿,您先帮我看看,有哪里不合适的地方,我马上修改。”黎泽递过自己手中的书稿道。
就凭这句话,黎泽便放下心来,这冯伯做事公正,不因自己的地位而跟自己打包票,是个值得托付的人,看来和自己父亲说的一样,这冯伯可不是个怪胎,而是个真正值得交往的人。
想到这里,黎泽不由得心生敬仰之情,同时也好奇这冯伯看了《英雄志》的反应,便专门沏了壶茶,道“冯伯您先坐下来看看,这马上就要中午了,咱们等会一起吃饭,您可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小子我正想跟您好好学习呢。”
冯九仪并没有推辞,他本来就是找黎泽父亲有事,于是便坐下来翻开《英雄志》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