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八零之我的四十年》推荐章节第2章免费阅读

分类

第2章

重生八零之我的四十年
重生八零之我的四十年

黄道舟看着嚎啕大哭的儿子,总觉得今天有些不对劲,以往黄翰犯错,自己就是打上几巴掌,这小子都不会哭,只会倔着脸。

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黄道舟笑着拍了拍黄翰的后脑勺,淡淡道:“赶紧吃早饭上学去!”

黄翰洗了脸,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做到饭桌上,看着年轻的父母和姐姐妹妹,总是忍不住鼻子发酸。

这时,黄瀚也慢慢回忆起了现在的时间,根据残存的记忆,他现在应该是回到了三年级的时候。

一九八一年,这个时候他刚十一岁。

这个时期自己学习成绩真的很烂,在六十几人的班级里排名仅仅在几个智商不正常的同学之上,一直在倒数十几名的位置上上下下。

实在是丢人!也怪不得黄道舟总是管他管的很严。

早饭很简单,一大碗泡饭,一点点咸菜,黄瀚端着这个若是放在以后,定然是用来盛汤用的大瓷碗“稀溜溜”喝泡饭。

他知道如今的这个家算得上穷困潦倒,恐怕一个月也吃不上两回肉,这还完全是因为母亲精打细算才能够维持着这个家的基本生存条件。

黄道舟一家子五口人居住在三水县城中心地段,但是因为张芳芬是农村户口,直接导致三个孩子都是。

因此全家五口人只有一个人的定量,不穷才有鬼。

之所以没穷死,完全是靠张芳芬给人家缝缝补补。

在黄瀚童年的记忆中,就从来没见过母亲有时间如同邻居那些妇女般串门子、拉家常。

后来黄道舟的历史问题解决了,但是工龄脱节了,一个月的工资仅仅三十几块钱,家里还有四口人无法享受平价物资,不穷才有鬼。

赵本山的小品里有段台词说家里还有家用电器——一支手电筒,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但是黄瀚根本笑不出来。

那是因为儿时的家里穷得连手电筒这样的家用电器都没有。

一边喝稀饭一边打量熟悉又陌生的家,心里不由得哀叹连连,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貌似有些夸张,用一贫如洗来比喻虽不中亦不远矣。

春风拂面,阳光明媚,黄瀚背着书包上学堂,书包当然不可能是双肩包,而是张芳芬用碎布打了补丁的单肩挎包。

黄瀚家坐落在这个县城的中心地段,距离就读的三水实验小学只有几百米,相当于就在家门口,十一岁的黄瀚走路去上学仅仅需要五六分钟,当然用不着家长接送。

其实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是放养的,基本上没有哪个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

黄瀚身上穿着不知到了他这里经历了几手的破衣服,这还是一件冬天填上棉花就是棉袄的夹衣。

他倒是很淡然,不介意破衣烂衫,只嫌弃衣服太脏,想着放学后自己好好洗洗,收拾收拾,要把一身破衣穿出范儿。

为了维持这个饿不死的生活水平,妈妈太忙、太累了,黄瀚哪能渴求太多,在有幸重逢的日子里,不但不能给妈妈增加麻烦,还要尽可能减轻她的负担。

不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要想方设法先让这个穷家庭一个月多吃几次肉。

黄瀚家的成分不好,爷爷辈都以读书人自居,家里不是一穷二白,拥有两进九间瓦房,被定性为小业主。

而有一段时间“越穷越光荣,最好三代是贫农。”才是主流。

渐渐地,成分好的人家就远远地好于那些成分不好的家庭,如黄道舟这种在旧社会政府打过一年杂的问题人士,当然不会得到好工作、更加得不到被提拔的机会。

再加上黄道舟自持读书人的清高,不与人打交道,他们家里自然也就越过越困难。

回忆中,黄翰已经来到了学校门前。

实验小学是三水县城香火鼎盛的一座庙宇改建的,到了最后古建筑基本上被拆毁,只留下一座古戏台。

一九八一年的学校大门就是这座古戏台,即便是三十几年后,这里也算得上是个地标建筑。

黄瀚在母校前伫立良久,瞧着古戏台下川流不息的小朋友觉得无比滑稽,一个快五十岁的灵魂主宰着十一岁的小身板去读小学三年级,这特么该有多别扭?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