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第1章重生成潞王,开局万历八年!免费全文阅读

分类

第1章重生成潞王,开局万历八年!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殿下,殿下,您快醒醒。”

昏昏沉沉之中,朱翊镠听见有人在叫喊些什么,挣扎了好久的朱翊镠才费力的睁开眼睛。

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张皱成菊花一样的老脸。

看到这一幕,朱翊镠吓了一大跳,“你是谁,怎么会在我的房间里?”

“殿下,您就别拿老奴寻开心了。现在已经是辰时,万岁爷已经下朝在文华殿了,殿下再不起身洗漱,怕是会被太后娘娘责骂啊!”那人退后了几步,焦急的说道。

朱翊镠慢慢镇定下来,打量着眼前自称老奴的人:戴着幞头,身穿绣花红袍,隐隐约约能够看到绣着蟒纹的贴里……

脑海里一堆陌生的记忆浮现出来:大明潞王,万历八年……

朱翊镠闭上眼睛摇了摇头:最近是不是看文献看蒙了?怎么做个梦还是关于明代宦官的?

再次睁开眼睛的朱翊镠发现,自己还是在那个古色古香绣着龙纹凤纹的房间,唯一不同的就是那个老太监神色更加焦急了。

“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朱翊镠喃喃道,这么想着,朱翊镠就狠狠的给了自己两个耳光。

这一次除了疼,朱翊镠还确定了:自己真的穿越了!

这一幕看得朱翊镠的贴身太监惊吓不已,“殿下,您要是不想去日讲跟太后娘娘说一声就好了,不要这么伤害自己啊。”

没有理会老太监絮絮叨叨,穿越前就是历史学专业学生的朱翊镠只想仰天长啸:我终于有东西写五万字的毕业论文了!谁能有我的原始史料多?

朱翊镠心里的一个声音怒喊道:发论文!发大个的!发核心期刊!发十篇!另一个声音无情的浇了一盆冷水:回都回不去了,发在哪儿?

看着眼前的潞王殿下一会儿狂笑一会儿哭丧,老太监高兴安心里担忧不已:殿下这是怎么了?若是脑疾,这得早医治啊……

回过神来的朱翊镠从床榻上起身,站在一旁的两个小宫女手捧着放着衣物的托盘侯立。

一个身材修长女官对朱翊镠行了一礼,温声说道:“殿下,奴婢为你更衣。”

作为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人,被当成提线木偶让别人服侍更衣的感觉让朱翊镠觉得很不舒服,但为了不露出马脚,朱翊镠还是努力接受这一切。

换好衣袍的朱翊镠看着铜镜里的自己:穿着一身墨青色绣着四爪金龙的朝服,腰间扎着玉带,黑发束起用九缝的皮弁金簪固定着,修长的身体挺的笔直,剑眉星目之间透露着与生俱来的高贵,让人顿时觉得高不可攀。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个俊秀的少年竟然有着一个圆鼓鼓的肚子。

四爪金龙,是亲王无疑了。

就在这个时候,房间外有个尖细的声音传了过来,“太后娘娘驾到!”

就在朱翊镠愣神之际,一位头戴双凤翔龙冠,身穿金线绣九龙四凤十二树的命服雍容华贵的妇人,缓缓迈步走进门来。

房中的太监和宫女们看到来人纷纷跪地行礼,“奴婢叩见太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朱翊镠也学着前世电视剧里看到的对着妇人行礼说道:“儿臣叩见母后。”

妇人柳眉紧蹙,对着朱翊镠厉声说道:“镠儿,你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是不是我平时都太惯着你了,随着你皇兄都出阁读书两年了,怎的还能误了日讲的时辰?你是天潢贵胄,怎可都睡到申时让他人看笑话……”

老爹给自己起了个大明潞王的名字,老天倒给了自己一个大明潞王的王位,朱翊镠心里自嘲道。

那眼前的这个妇人,就是原身的母亲,大明的皇太后李氏了。

李太后看着自己眼前的宝贝疙瘩低着头久久不言语,李太后以为自己的言辞过于严厉了吓着自己的宝贝儿子了,又改口温声说道:“镠儿也莫要委屈,为娘也是为你好。”

朱翊镠还在想着什么没有回答,李太后又满是无奈的说道:“好了好了,镠儿莫要委屈了,以后为娘不说你就是了。”

朱翊镠后知后觉的抬起头长出了一口气,既来之则安之,现在自己需要找个地方冷静冷静,顺便看看自己有没有什么系统金手指之类的东西。

“母后恕罪,儿臣这就去文华殿随皇兄听日讲。”一念至此,朱翊镠急忙对着李太后说道。

听到朱翊镠这么说,李太后刚刚还怒气冲冲的脸庞瞬间变得温柔起来,一把拉住朱翊镠。

“镠儿,先把早膳吃了。”李太后说道。

说着,李太后身后的几个宫女就把拎着的食盒打开,把一道道精致的菜肴摆在了房间的桌子上。

芝麻象眼减煠、水晶饭、烧天鹅、清蒸鸡、川炒鸡、白煮肉、荔枝肉、猪耳脆、煮鲜肫肝、玉丝肚肺……

看到这十几道菜肴,朱翊镠眼睛都直了,“母后,早膳这么丰盛的吗?”

李太后看着朱翊镠惊讶的反应满意不已,“镠儿快趁热吃吧,张先生一力请我们宫中节俭,但为娘还是留了一些头面首饰的钱,来给你做点吃的补补身体。”

朱翊镠急着脱身,虽然看到这么多美味佳肴,但还是咽了口口水,勉强说道:“母后,我去文华殿要来不及了……”

李太后一边打量着自己眼前的儿子,一边叹气,“镠儿你哪里都好,就是这身子属实是弱不禁风。”

“有点气派的地方就是你的肚子了。”

“你看看你皇兄,多么有气度,多么有皇家气象!”

朱翊镠听到李太后的话,整个人都愣住了,看了自己四五月怀胎般的将军肚,“母后……我要减肥!”

听到了朱翊镠的话,李太后的柳眉再次倒竖起来,“混账东西,你再给我说一遍?”

朱翊镠也是当场愣住,难道自己穿越不是在大明,而是在大唐?

看着满脸煞气的李太后,朱翊镠只得坐下来匆匆吃了几口,“母后,儿臣吃饱了,要赶紧去文华殿了。”

说完,朱翊镠逃似的跑出房间,老太监高兴安赶紧跟上。

“这个镠儿……”李太后半是宠溺半是无奈了摇了摇头。

“大伴,你给本王带路。”朱翊镠对着后面的高兴安说道。朱翊镠属实是一时间想不起来自己贴身太监叫个什么,但是叫大伴总是没有错——就像海王统一称呼自己鱼塘里的鱼儿为宝贝,这样就永远不会出错。

老太监高兴安应着一声,心里一边走着一边还想着今天的潞王殿下怎么如此的奇怪……

文华殿内。

头戴二龙戏珠翼善冠,身着赭色大袖龙衮服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端端正正的坐在御座上,等待着他的先生开始讲学。

一位身材颀长,眉目轩朗蓄着长须的中年男子对着万历皇帝微微躬身,沉声问道:“陛下,潞王可是参加今日的日讲?”

万历皇帝正欲询问一旁侍候的冯保,就在这时候朱翊镠的身影出现在了文华殿。

朱翊镠走进大殿中,一丝不苟端坐在御座上的圆脸年轻人自然就是他的皇兄万历皇帝,而一旁不怒自威的中年男子肯定就是大明的首辅张居正了。

千古数风流人物,吾独爱江陵张太岳!

偶像!贴贴!朱翊镠差点就绷不住要扑上去了。

但理智让朱翊镠回过神来,对着万历皇帝和张居正行礼,“臣见过皇兄,张先生。”

“皇弟赶紧过来坐,莫让张先生等太久。”万历皇帝对着朱翊镠说道。

张居正也微微颔首,没有多追究。朱翊镠就依言坐在万历皇帝的下首。

“请陛下和殿下打开《大学》一书。“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张居正低沉磁性的嗓音并没有让朱翊镠如痴如醉。

多年的受教育经历,让朱翊镠做到了张先生在那里讲他的,自己在下面想自己的。

很明显,自己是穿越到了万历初年。

但就在六十多年后的京城煤山上,大明的最后一个皇帝自缢在歪脖子树上,在自己的衣袍上写下遗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从此神州陆沉,异族的铁蹄在华夏肆意践踏,扬州……

“明实亡于万历”,但他朱翊镠只是大明的一个藩王——大明的藩王干政即是违反祖宗之制,轻则被申饬,重则视为谋反。

在脑海里叫唤了半天,朱翊镠沮丧的发现,自己既没有系统,又没有金手指。

存在即合理,就算没有系统金手指,朱翊镠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一步步的走向灭亡。

但一念至此,朱翊镠还是在心里默默的叹了口气,生出了无尽的无力感。

既然作为一个藩王,那自己难道只能走科技强明的路线?看来就只能多跟李太后和万历皇帝要些银子,早早的就藩,默默的搞研究。

《本王在大明研究蒸汽机》《工业革命从大明开始》《自动火炮与大明无敌的关系》

发觉到潞王心不在焉,正在阐述大学之道的张居正微微皱眉,但是也没有去管束些什么。

毕竟朱翊镠只有十三岁,而且对一个藩王哪有那么高的要求。

回过神来的朱翊镠微不可察的偏了偏头,看向一旁的皇兄朱翊钧。

朱翊钧正听的张居正讲课连连点头,陶醉不已,也不知道是真的沉醉还是在配合张居正表演。

在张居正讲完了经义之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捧着一摞奏章放在了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御桌上,“万岁爷,这是今日六部衙门所上的奏章,请您御览。”

万历皇帝点了点头,拿起了奏章,他一边阅读奏章,一边问询着一旁的张居正。

面对皇帝的问询,张居正略微沉吟就能给出最合理的批示,万历皇帝再着朱笔批在奏章之上。

“张先生,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姚弘谟上奏章乞骸骨,您以为如何?”朱翊钧翻看了一本奏章向张居正问道。

“臣以为陛下可应允,只是要下旨挽留两次,再行同意。”张居正缓缓说道。

“那便依张先生所言。”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

在一连批阅了十几本奏章之后,万历皇帝揉了揉眼睛,转过头对冯保说道:“冯大伴,朕要去登东,你准备一下。”

闻言,冯保对朱翊钧说道:“万岁爷,奴才早就备好了,您随奴才来。”在明代,登东便是上厕所。

朱翊钧站起身来,一个更加圆鼓鼓的肚子直接弹了出来。

一旁的朱翊镠当即就明白了,这就是让李太后满意不已的——《帝王气象》。

“皇弟可同去?”朱翊钧问道。

“皇兄且去。”朱翊镠听到万历皇帝这么邀请,果断拒绝了。兄弟俩面对面登东,那场面想想就能尴尬的地上扣出清明上河图来。

在万历皇帝去登东的闲暇,张居正拿出来资治通鉴,皇帝的下一科目就是学习历代王朝的兴衰史。

想到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凄凉之事,朱翊镠有心提醒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告诉张居正,六十多年以后大明灭亡,东虏入主中国?

现在李成梁镇守辽东,在东北隔一段时间就带着辽东骑兵对着各部族嘎嘎乱杀,弱的不管,谁强杀谁,哪来的东虏?

告诉张居正后来的大明天灾不断朝廷无力赈灾,流民起义将攻破帝都?

现在的太仆寺加上太仓存银,总数有七八百万两,太仓的存粮也可支十年之用。

上一章
下一章